Reader Mode這世界非我家

否美麗往昔 化作遍地野花
世間非我的家 我也會情願嗎
是否某段記憶 棄置某地某家
世間非我的家 我會說遺憾嗎
是否快樂滿足 這世界沒有嗎
也許該告訴他 我也會懷念他
[林夕(1961-): 這世界非我家]

為什麼相親時就必提要有車有?因為有人認為:「有房就有家。」所以,無者免談。但又有人認為:「有人就有家。」所以,愛情至上、相伴終生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(1037-1101)曾有名句說道:「此心安處是吾鄉。」指出家是人心中的嚮往,是生命終極的歸屬感。

所以,那裡是家呢?

我人生中學習的第一首詩詞是李白(701-762)的「春夜宴桃李園序」,開頭是這樣的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也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也。而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」他感嘆地看見「天地是萬物的旅店,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遊客,生命的死生差異,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,風雲變換,不可究詰,得到的歡樂,能有多少呢?」這種人生在世寄居的領悟感嘆,約一千年後的香港流行曲填詞大師林夕也同樣地感慨地寫道:「這世界非我的家。」他自問:我會「情願嗎」?或會「遺憾嗎」?或會「懷念呢」?

我記得在香港的天主教墓地入口處刻在大門兩旁大石柱的一雙對聯:「今夕吾軀歸故土,他朝君體也相同。」指出人生的真相:神起初用泥土造了人的軀體,又把靈魂放在裏面;後來始祖被魔鬼引誘背逆神,犯了罪,後果就是死亡,出於塵土仍歸回塵土。「按著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。」(希伯來書9:27)人犯罪的結果不單使身體死亡,還帶來屬靈的死亡,就是與神永遠隔絕。

但《聖經希伯來書》(11:13-16, 環球聖經)提到「(有)些人懷著信心死去,還沒有得到所應許的,卻從遠處看見就歡迎,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異鄉人,是寄居者。事實上,說這樣話的人,是表明他們在尋求一個家鄉。他們如果懷念自己離開的地方,還有機會回去,但現在他們是嚮往一個更美好的天上家鄉。因此, 神就讓自己稱為他們的 神,不以他們為恥,因為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」這些人就是相信並接受耶穌為主而與神復合的基督徒。

神學家奧古斯丁稱基督徒是上帝之城的「居民」,又是世俗之城的「旅客」:一方面是地上(暫時的)國家公民,同時是神國裏(永久的)子民,更是神家中的人!擁有這雙重身份,就是基督徒和非信徒最大的分別。最能顯示雙重國民身份的,莫過於這首教會詩歌:「這世界非我家!」歌詞提醒我們:

「這世界非我家,我停留如客旅,我積財寶在天,時刻仰望我主,天門為我大開,天使呼召迎迓,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。」

所以保羅勸戒基督徒:「要思念天上的事,不要思念地上的事。因為,你們已經死了,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隱藏在 神裡面……」(歌羅西書3:2-3 環球聖經)「其實,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穌裡過敬虔生活的人都會受迫害。」(提摩太後書3:12, 環球聖經)

聖經以外最受歡迎的書籍《天路歷程》中描述一名天路客,長年背著重擔生活,一心想逃離自己生活的「將亡城」,走到「榮美之城」(就是天國)。他一路上不斷遇見各種不同人性的化身和世上誘惑壓迫,目的是令他沮喪,放棄行走天路。

有一位姊妹為了堅守信仰,不願屈從上司指令寫不實報告,招致上司和同事們排擠,每天上班如赴刑場,精神瀕臨崩潰!她在絕望中迫切向主呼求幫助;不久後她作了一個夢,夢見自己坐在耶穌親自駕駛的車上,向天國直奔!

耶穌駕的車並不豪華,天國的路上也沒有美麗風光,反而凹凸不平,讓她感到很不舒適,心情低落,然而耶穌卻一直說話逗她開心。期間她發現,和她同屆畢業的同學,都駕著超級豪華跑車從旁邊疾馳而過,車上裝滿了各樣名貴的禮物,讓她感到極其自卑…… 當她還在思索之時,不料對面突然有輛車失控,向他們迎面撞來。撞車意外發生後,姊妹回過神來,雖然發現只受了輕傷,但她卻把心中所有的積怨全向耶穌爆發:「祢既是神,為什麼竟讓這意外發生?為什麼祢不阻止別人傷害我?」耶穌卻對她說:「孩子,我已經將車扭向右邊!」這句話讓她驚呆!因為耶穌駕的是左軚車(方向盤在車身左側的車)。意味著耶穌為了保護姊妹,刻意以自己的身體去承受大部分的撞擊,而臨到姊妹的卻是她能忍受的。

到達目的地,那裏美麗得無法用言語形容,對比路上的景物簡直是天淵之別。此刻姊妹想起,剛才那些豪華跑車究竟去了哪裏……? 她眼前立時出現了一個大螢幕,看見那些豪華跑車都停在對面的懸崖邊上。原來兩地有深淵阻隔,他們沒法來到這邊,唯有坐耶穌駕的車才能越過鴻溝到達天家。

這夢帶給姊妹莫大的鼓勵和啟迪,讓她立志一生堅守信仰,為主而活,持定永生!知道靠著那愛我們、甚至願意為我們捨命的主,必能排除萬難、直達彼岸。

耶穌說:「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,是要讓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。在世上你們有苦難,但鼓起勇氣吧!我已經戰勝了世界。」(約翰福音16:33, 環球聖經)